志愿者专栏

有了共青团,我再也不是无依无靠!——“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之一

发布时间:2022年12月05日

人物档案:兰朝红,女,苗族,1975年7月生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平村,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批受资助学生,1995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(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),1997年主动申请放弃省城工作调回家乡城步的偏远小学任教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现为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、数学教师。

希望工程,帮助我从失学儿童成长为优秀大学生

我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个偏远小山沟出生的苗族女娃娃,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,曾经辍学五年。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,刻苦学习,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。1992年,我以全县初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。我在众乡亲的捐助下才凑齐学杂费,得以继续学业。但第二年父母相继去世,我一下子变成举目无亲的孤儿,学习和生活彻底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。
我多方打听,通过团县委了解共青团有助学的希望工程项目。于是,我忐忑不安地独自一人出发,终于找到了团省委。团省委接待我这个陌生孩子的姐姐叫刘凤娟,春风般的热情,我永远难忘,她立刻把我的情况向团省委领导进行汇报,并带我去了湖南青基会。湖南青基会在当时普通贫困生资助标准基础上连破三格救助了我,每年给我800元的生活困难助学金,最大限度帮我解决实际困难,渡过困境。
我就在那样的时刻与希望工程正式结缘,团省委和青基会几位姐姐从那时起认了我这个妹妹,经常嘘寒问暖、主动过问我的生活与学习情况,给我这个孤儿胜似家人般的温暖和关怀。如今到现在已是第三十个年头,我们都保持着良好联系。我对共青团有家的感觉,三十年前我失去了家,但我马上又得到了另一个家!找到共青团,我再也不无依无靠;我对希望工程的人有胜似亲人的感恩。有了希望工程,人生道路上我再也不惧怕任何风雨。

有了共青团,我再也不是无依无靠!——“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之一

希望工程,是我在个人事业上追求的人生希望
1995年,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并且分配在长沙市岳麓区工作。一只金凤凰飞出了山沟沟,让乡亲们很是羡慕。此刻,随着希望工程工作在全社会迅速深入人心,电视屏幕上苏明娟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,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,更让我挂念起了家乡那些穷孩子们,让我总在思考如何回报帮助过自己渡过难关的党团组织、每一位恩人。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,我那偏僻的山村里奇缺的不正是优秀的教师吗?如果我回到家乡,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让更多和我一样的穷孩子飞出山沟,这不是对党对团对所有恩人最好的回报吗?就这样,1997年暑假,我主动要求调回家乡城步。记得在办理调离手续时,岳麓区教育局的领导好心劝我说:“兰朝红 ,你好不容易从山沟里飞出来了,又要飞回去吗?调回去容易,想再调到长沙来就比登天还难咯!你要想清楚啊。”我仍然没有犹豫。希望工程,正是我在个人事业上追求的人生希望!
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的做法,甚至这样以为:兰朝红怕是太差了,在省城呆不下去了。我当时的毕业成绩在班上总评第五,是第一批正式分在东方红农场的一师范学生,教学基本功扎实,工作热情,肯吃苦,责任心强,很受群众欢迎。在岳麓区里举行的三笔字竞赛中,我的毛笔字获得一等奖,钢笔字和粉笔字获得二等奖,在区里举行的迎香港回归演讲比赛中我获得二等奖……
回到城步县,我也没有留在县城,我想:县城人才荟萃,可以少我一个;穷山沟里的孩子们最需要我。人,只有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所以我选择了条件艰苦的清溪小学。


有了共青团,我再也不是无依无靠!——“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之一


希望工程,就是一个也不能少!
当时清溪那个地方的确很穷,许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,我先后为三十多个孩子垫交了学费,并四处寻求助学途径,十多年来,我的学校再也没有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(当然现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)。而我回到家乡第一年的月工资只有289.8元,每月还要交100元的房租钱,而且,无数次的带孩子看病买药,现在回想起来,真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么捱过来的。但是只要看到孩子们一个也不少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
回到家乡,我尽所能的实施素质教育。由于师资和设备的限制,乡村里的课程一般无法正常开设。我教孩子们识谱、跳舞、画画、写毛笔字,与孩子们游戏玩耍,将难懂的道理在游戏玩耍中诠释,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奇迹(别人眼中的后进生,在我的课堂里听课特别认真,学习成绩突飞猛进)……十多年来,我多次带着乡里孩子赴县市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优异成绩,让人刮目相看。我自己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:十多堂教学比武课获得县一等奖,三十多件论文、课件、作品获得国家、省、市一二等奖,每年的质量检测成绩在县里名列前茅,在2009年在邵阳市校长演讲比赛中,我一举夺冠获得一等奖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。要改变山村落后的教学现状,靠我一人是不行的。所以,我经常给同事们上观摩课,教他们制作幻灯片、使用多媒体、撰写教学论文,辅导他们参加教学比武等等,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领头雁。
在金钱利益充斥的今天,很多的老师只想挤到条件优越的学校,导致偏僻艰苦学校教师编制奇缺。2008年,我响应上级号召,作为一名副校长,主动要求到非常偏僻的金水学校支教一年,给全县教师做出表率。而我的孩子未满8岁,多么需要我的照顾。为了能安心乡村教育,去年,我把自己的孩子从县城转到清溪学校来了。
我一心扑在工作上,年年出满勤,别人笑称我是“工作狂”。“花无百日红”,不管身体有多么不适,我从不耽搁一节课。2009年6月,我正在金水支教,任教六年级数学,婆婆不幸去世。为了不耽搁教学课程,我每天凌晨天不亮就骑自行车60多里赶到学校,给学生们上完课再赶回去料理丧事。
希望工程,继续为我的梦想添砖加瓦!
2006年春天,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,在长征沿线援建100所希望小学,在我的极力争取下,清溪学校被定为邵阳市唯一的八一希望小学,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中国青基会先后投资140多万元,为我们建起了崭新的教学大楼、电脑室、多媒体教室,2010年、2011年我先后又争取到了湖南省邮政储蓄银行和湖南青基会捐赠的“爱心音乐教室”、“快乐体育场”,并且又新建了科技教室、实验室和美术教室,成功创建了省合格学校。2013年春节前湖南青基会干部帮助下,通过主流媒体发起“新年新衣”,全校298名学生全部换装新棉衣。现在的清溪小学,成为了全县拥有一流教学设施的农村中心小学。
看着学校办学条件一天天改善,我欣慰;看着一批批学业有成的山里娃子飞出山沟,我坚信一起向未来,希望更美好。
回望这30年的历程,一代一代人投身希望工程,为之付出,为之自豪。
未来漫长的公益道路上,我们希望,有你,也有我。
无论你是什么职业身份,无论捐款金额大小,你的心意,都是孩子们最珍贵的希望。

(口述:兰朝红  整理: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甄荣 通讯员 郑斌宾)

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
汇聚爱心、传递温暖
让我们一起
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、播种新希望



有了共青团,我再也不是无依无靠!——“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之一




分享: